MARC状态:审校 文献类型:中文图书 浏览次数:1
- 题名/责任者:
- 脉经/(晋) 王叔和著 张璐砾, 戴铭, 刘秋霞点校
- 出版发行项:
-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09
- ISBN及定价:
- 978-7-5551-0379-0/CNY55.00
- 载体形态项:
- 176页;21cm
- 丛编项:
- 中国-东盟传统医药文库
- 丛编项:
- 中华传统医药经典古籍
- 个人责任者:
- 王叔和, 210-280 著
- 个人次要责任者:
- 张璐砾 点校
- 个人次要责任者:
- 戴铭 点校
- 个人次要责任者:
- 刘秋霞 点校
- 题名主题:
- 脉经
- 学科主题:
- 脉学-中国-西晋时代
- 中图法分类号:
- R241.11
- 中图法分类号:
- R241.1
- 提要文摘附注:
- 本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 先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 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全书共十卷。卷一论三部九候, 寸口脉及二十四脉 ; 卷二、三则以脉合脏腑经络, 举其阴阳之虚实, 形证之异同, 作为治疗依据 ; 卷四诀四时、百病死生之分, 并论脉法 ; 卷五述仲景、扁鹊脉法 ; 卷六列述诸经病证 ; 卷七-九讨论脉证治疗, 其中卷七以伤寒、热病为主, 卷八为杂病, 卷九为妇产科、小儿病证 ; 卷十论奇经八脉及右侧上下肢诸脉。原有“手检图三十一部”, 今已亡佚。本书的巨大贡献有二。其一: 首次将脉象归纳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二十四种, 并对每种脉象均作了具体描述。其二: 本书将晋以前的诊脉方法、脉象所反映的病理变化以及脉诊的临床意义等许多重要文献资料均收集保存下来。
全部MARC细节信息>>
索书号 | 条码号 | 年卷期 | 校区—馆藏地 | 书刊状态 | 还书位置 |
R241.1/2 | 0946134 | 罗庄校区—2025广东新华 | 在编 | 2025广东新华 | |
R241.1/2 | 0946135 | 罗庄校区—2025广东新华 | 在编 | 2025广东新华 | |
R241.1/2 | 0946136 | 罗庄校区—2025广东新华 | 在编 | 2025广东新华 | |
R241.1/2 | 0946137 | 罗庄校区—2025广东新华 | 在编 | 2025广东新华 | |
R241.1/2 | 0946138 | 罗庄校区—2025广东新华 | 在编 | 2025广东新华 |
显示全部馆藏信息